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时间:2025年3月23-24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加强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返回 企业背景报告 列表>

诺和诺德(中国)有限公司


摘要


近年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率在全球及我国持续攀升,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的预测,到2035年,全球受到超重和肥胖影响的成年人数预计将从2020年的22亿增加到33亿。2020年中国有50%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超重和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以及致死人数最多的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劳动力的丧失和家庭收入的减少,也是影响生育能力的因素之一。《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显示,如不干预,到2030年,全球超重和肥胖造成的经济影响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中国超重和肥胖的经济负担到2030年将达到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近年来,国际组织及我国政府已开始高度关注超重和肥胖问题,并出台了政策与策略建议,加强肥胖防治的倡导与落地实施。世界卫生组织自2021年以来先后发布了《在生命全程内预防和管理肥胖的建议草案》、《肥胖预防与管理加速计划》和《肥胖预防与管理医疗卫生服务框架》,倡导各成员国结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点积极开展肥胖管理。我国政府早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就多次提及了超重肥胖防控;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将2024年—2026年设定为“体重管理年”,并提供从预防到诊疗的全方位指导;同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正式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版)》,为各级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与此同时,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专科建设作为肥胖诊疗政策落地实施的重要渠道与抓手,也亟待进一步规划与发展。


当前,国际和国内根据资源整合程度与管理方式,设有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两种多学科协作体重诊疗模式。体重管理中心是整合多学科资源的专病诊疗平台,涉及胃肠外科、内分泌科等相关科室,管理和核算相对独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谢与体重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多学科体重管理模式是其中的代表,中心通常拥有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团队,为患者提供咨询、诊疗、手术、随访等全面服务。体重管理门诊主要依托内分泌及代谢病科设立,归属科室管理。以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肥胖症门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肥胖综合治疗专病门诊为代表,以生活方式干预、内科诊疗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必要时联合胃肠外科会诊。目前我国的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未来进一步鼓励公立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建设,对国家发展、医院管理、临床建设和患者体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将有助于国家肥胖症诊疗政策的探索和落地、肥胖症临床诊疗的学科发展及“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体系的完善。


与此同时,建议国家层面进一步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持,通过增设肥胖症临床三级学科制定多学科协作诊疗专项政策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将“临床性肥胖治疗”纳入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丙类目录及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等措施,为体重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扩大患者获益。


加强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建设,是推动体重管理在公立医院落地实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携手合作。诺和诺德作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糖尿病和肥胖症等严重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希望未来继续加深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持续分享肥胖症诊治国际经验并为相关公共合作项目提供支持,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点击查看:加强体重管理中心和门诊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