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深化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助力中国社会经济内涵式发展 返回 企业背景报告 列表>
罗氏集团
摘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健康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人民的健康权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至2023年的78.6岁。中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持续提升,已由2015年的40.5%上升至2022年的43.7%。人民健康的持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对健康事业的持续投入,和中国政府在对医保、医药、医疗领域改革的深化推进。
得益于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药可及性的持续提升,创新药在中国持续发挥着“高绩效健康投资”的作用。创新药能够有效恢复劳动供给、促进患者重返岗位、有效降低家庭负担。高质量的创新药能够扩大健康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结构并提振内需。因此,在降低疾病负担这一功效之外,创新药可从劳动供给和消费需求两端对经济产生双重的推动作用。
药品的社会效益(Social impact)这一指标,就衡量了用药后患者劳动参与能力得到恢复,再次参与有偿及无偿工作,所带来的宏观经济获益。以罗氏创新药为例: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罗氏的创新药为乳腺癌的诊治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与上一代标准疗法相比,罗氏的创新药在2019-2023年为中国带来95亿元的社会效益,在2024到2032年还将继续为中国创造237亿人民币的社会效益。复旦大学的研究显示,7种纳入医保目录的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药在2023年到2032年间,将覆盖157万名患者,相较于上一代标准疗法,这些靶向药将产生8.9万质量调整生命年的健康获益,产生社会效益320亿元。其中,罗氏的三种疗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排名前三。在老年黄斑变性和糖尿病黄斑水肿为代表的视网膜病中,罗氏的创新药使用预计将在2023-2032年间为中国创造46亿元的社会效益。罗氏生产的流感药物这一流感创新药物能够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减少流感人次,降低流感造成的医疗费用,减少劳动生产率损失。
在充分认识到中国健康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需要看到中国依然面临着多维度的疾病挑战。疾病负担叠加老龄化压力、内需不足和外部压力,对中国的健康事业投入和健康产业开放提出更高要求。2021年中国疾病死亡人数为1164万例,各类疾病造成了4.02亿伤残调整生命年的疾病负担。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将减少劳动力供给,拉高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治疗需求,使医疗系统和医保基金持续承压。内需不足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挑战,而提振内需特别是消费性需求,也要求加强在健康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扩大国内健康市场。从外部看,贸易摩擦加剧等变化使中国的经济承压,这同样需要中国继续推进健康市场的开放和对外合作,加强对医药领域外商投资的鼓励和支持。因此,无论从缓解疾病和老龄化对劳动力带来的损失角度,还是从解决中国经济内外部挑战角度,都需要中国政府持续加大健康投入,重视以医药行业为代表的健康产业,使之成为解决系统性难题、激活内需潜力、破局外部压力的关键支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瞩目进展,但其在国民健康和经济推进中的巨大潜力,仍可进一步挖掘。202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为1.6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但创新药占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比例仅28%,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50%)。即便在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南非,创新药在医药市场中的占比也高于目前中国水平。2012年至2021年在全球推出的460种新药中,仅有24%在中国获批,仅有15%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历年各批国谈创新药占医保基金支出的比例也仅为2.8%,远低于国际水平。创新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医院准入仍然存在堵点,支付机制与控费政策的矛盾医院部分考核机制和药品使用政策对创新药的挤出、医院管理与准入流程滞后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创新药配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支付机制与控费政策的矛盾、医院部分考核机制和药品使用政策对创新药的挤出、医院管理与准入流程滞后问题、基层医疗机构创新药配备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重点疾病的早筛早诊和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仍需进一步强化。因此,中国需从健康投入、医保覆盖、药物触达以及产业发展等多维度予以持续的推动和促进,将提高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视为一项长期且必然的任务,并充分发挥医药产业特别是创新药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为助力中国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更高效地应对疾病负担,降低疾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以医药产业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在解决中国内外部挑战中的作用,本报告慎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健康事业的投入,提高财政支出中的健康支出占比,为应对疾病负担、提高民众健康水平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第二,健全创新药多层次保障机制,使创新药充分发挥其“高效率健康投资”的作用。
第三,从医疗服务端持续改善患者对创新药的可及性,以高质量的医疗产品供给,呼应民众的健康诉求。
第四,加强医药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推动监管政策的国际协同,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友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推动国际医药产业充分助力中国健康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