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23年3月25-27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分组会(IV)会场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2023年3月25-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25日经济峰会,下午分组会(IV)会场四讨论的题目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本节讨论由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祥,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伊泽正,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执行总裁李彤,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


张兆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央企业应当积极践行的,中建在中东、非洲、东南亚、南亚、美洲、澳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筑为主。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应注重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比如在就业方面,注重在海外项目中,雇佣本土雇员。同时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对接。他希望通过企业的海外业务,把“幸福空间”拓展到全球每一个角落;通过劳动成果与全球所有人共享中国建设带来的便利。


伊泽正表示,近些年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同时,很多国家出现了本国优先的保护主义,由此带来的动荡则以“脱钩”形式阻碍世界经济稳定发展,这样的动荡局面应早日平息。当前的日中经济合作已克服各种困难,超越双边关系,迈入了进军第三方市场的新阶段,各方都在关注如何拓展新的商业模式。CPTPP、RCEP等作为有力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框架而备受期待。在开展这些合作的同时,日中两国企业充分运用各自的优势,构建新的互补型商业模式。他提出,中国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在数字领域已走在了日本前面。这些技术如果能够与日本所擅长的底层技术相结合,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新商品和服务,有望通过开放式创新创建的高层次业务,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第三方市场拓展。日中两国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有助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李彤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提升了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增强了各国经济增长韧性,使得近4000万人口脱贫,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建立投资和融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商业性金融机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市场融资机制不断完善,并且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涉及很多领域,比如跨国、跨货币、跨市场的合作,比传统金融项目更加复杂,而跨国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为“一带一路”沿线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解决方案。她进一步指出,国际企业对跨境金融服务具有强烈需求,深化跨境金融服务,不仅能够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而且能够给不同的金融机构创造新的机会。


赵昌文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两者从理念上是相通的,就是要聚焦发展、回归发展,努力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两者如何协同增效,他提出,一是建立促进政策协同的共同框架,包括政府、行业等多个层面,比如中国-东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论坛、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都可以促进多层面政策沟通,从而提高两者的政策协同性。二是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的协同,比如在绿色环保标准、资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和环保技术等方面。三是推动贸易规则的协同,在多边框架、世贸组织框架下,可以很好地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无障碍,促进贸易、投资、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四是重视投融资协同,比如环境风险管理、项目投资、低碳绿色原则等,通过投融资协同来增加资源的流动性。五是加强人文合作和知识交流的协同,中国的“一带一路”也是世界的“一带一路”,需要更多的共商共建共享。


(中国发展出版社 撰稿:牛禄青;审稿:赵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