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23年3月25-27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分组会(I)会场三:探寻绿色发展新机遇 返回 论坛简报 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于2023年3月25-2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25日举办经济峰会,上午分组会(I)会场三讨论的题目是“探寻绿色发展新机遇”。本节讨论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钱颖一主持。发言嘉宾分别为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菲罗,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宁高宁,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金融专业人士、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


刘金表示,全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地缘冲突引发能源市场的波动,新形势、新变局为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和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创造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转型是各国面临的共同使命,这为绿色金融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当前全球绿色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绿色债券是目前国际最主流的绿色金融工具。他说,为实现“双碳”目标,要做好新型清洁能源的加法,并做好传统高碳产业碳排放的减法。这两个方面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多支持。当前,以陆上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正在逐渐获得成本优势,金融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正当其时。展望今后20年,预计光电、风电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推动全球装机容量加速扩大。同时,世界正在形成传统高碳排放产业必须有序转型的共识,转型金融或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要以转型金融工具来逐步置换存量负债,帮助传统产业平稳有序转型。他还表示,全球要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携手把握绿色机遇。一是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二是高度重视中国转型市场和相关政策。三是推动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


曼努埃拉·菲罗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还需要尽快开展更多工作。中国的绿色转型将释放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和就业机会。一是中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比如在新能源及储能领域,中国具备市场与技术两方面优势。二是除了国内市场,中国的低碳产品还有广泛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三是中国需要继续提升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氢能、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领域加大力度,实现突破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讲“量”,也要讲“质”。四是中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为绿色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减碳需要大规模的绿色基础设施投资且十分急迫。五是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增加的就业机会要远远多于减少的就业机会,对于这些就业增长的区域和领域要给予支持。绿色转型需要相应的劳动力保障,建议对相应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和可跨省级行政区域实现的社会保障,从而实现劳动力的跨行业、跨区域转换。


宁高宁表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从企业层面来讲,需要进行四方面结构性调整:一是能源结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转型,三是技术结构转型,四是投资转型。他还谈到,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的碳中和目标非常超前,在推动有关工作的过程中,有五个方面需要关注。一是当前对于新建的耗能项目审批严格,而一些目前在用的设施设备已经占用了排放指标,由于排放总量的管控,新的效率更高的设施设备无法上马,对新技术、新设施设备的替代应用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也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三是对企业排放量的计算如何保证准确是个难题。进一步讲,需要关注如何更多地激发碳交易市场的活力,发挥碳交易市场的更大作用,通过碳交易来促使企业主动减排。四是处理好碳减排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我国人均GDP在全球较低,而面临的减排目标较高。五是一些国家提出碳边境和碳税问题,需要警惕由此引发新的国际贸易争端。


戴璞表示,在全球绿色发展道路上,中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产业变革,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国内积极减碳的结果。2015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4.0%,202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6.2%,煤炭消费量的减少达到了世界一流效率。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生产国和全球最大的风能生产国。截至2023年2月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约4.1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约3.7亿千瓦。他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将继续发挥竞争优势来推动世界能源产业变革,一是进一步提升自身在能源领域的发展水平,二是利用自身优势来推动全球能源领域合作。


朱云来介绍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型光伏发电方案。具体实施时,可将光伏发电场地设在我国太阳辐射强烈的西北地区,输电到南方地区。以国家电网已有的实践为基础测算,比如准皖线,从准噶尔东部到皖南,距离约3000公里,投资400亿元,输送电量2亿千瓦时/天。根据测算,中国目前年发电量8万亿千瓦时,日均220亿千瓦时,需要100条这样的线路,每条线路投资400亿元,100条线路需投资4万亿元。总体看来,新型的光伏发电需要每年投资53万亿元,包括光伏面板约25万亿元,储电部分10余万亿元,输电部分4万亿元等。他说,这一方案如果在中国成功实施,还可复制到世界其他地方,最终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全球方案。


(中国发展出版社 撰稿:杜悦英;审稿:崔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