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 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转型与创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具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良好基础,但也面临巨大挑战。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企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我国应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如何避免运动式减碳,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实现低碳转型?企业怎样通过创新主动适应双碳目标的要求?如何加强国际在减碳领域的合作协调?

本单元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转型与创新”,会上,各位嘉宾围绕以上议题展开讨论。

本场讨论由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夏光主持
“重点做好技术和制度‘两个创新’”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首先,从技术方面而言,实现双碳目标从根本上来讲要靠绿色技术驱动,需要大规模、系统性地换技术。而绿色技术应该达到“三个目标”:一是高技术含量和生产率;二是少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三是与传统产业相比在成本上要有竞争力。
“企业界的动作比政策行动得要更快”

戴璞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
第二,企业的绿色转型包括从短期到长期的三方面行动。首先,企业有短期的行动以确保快速取胜,比如测量和计算碳足迹、定义双碳目标等等;其次,持续性脱碳转型,这涉及供应链各个部分,还包括新技术的采纳;再次,推动价值链各个环节协同脱碳。
第三,公司、企业不能仅靠一己之力解决问题,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完成减碳目标需要系统、有序的管理,并制定好科学、有效、可持续的路径和目标”

朱云来
金融专业人士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
根据初步计算,从1994年到2019年,电力、化工、冶金、建材这四大行业基本上占到每年全部能耗的43%左右。
如果高碳耗能的电力、化工、冶金和建材四大行业都按照现有资产的剩余寿命逐步自然地折旧、退役,有需求就用新的低碳生产的发电能力投资建设来替代,没有需求的就让它自然消退,大概能在二三十年完成系统的转型。
“航运业到2050年要实现完全脱碳,将需要大概1.2万亿-1.6万亿美元的投资”

彦辞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要使中国成为航运业脱碳的领导者,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需要建立零碳排放的燃料基础设施,为中国港口提供服务。可以参照鹿特丹、横滨和新加坡等其他领先港口的规划,确保生产和供应零碳排放燃料,避免过度投资于技术,应该将资源用于投资开发真正的碳中和船舶和基础设施。二是成立海事脱碳委员会,以开发零碳排放技术为目的,加强航运价值链相关方之间的合作,包括造船厂、航运公司、研究院、船舶设计院、零碳排放燃料供应商和港口,应邀请海外的利益相关方来参与。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参与。
“在双碳目标下,实体经济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张晓蕾
渣打银行(中国)总裁、行长兼副董事长
区域行政总裁(中国及日本)
在双碳目标下,实体经济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调查显示,55%的跨国公司认为他们的低碳转型还不够迅速,78%的投资者认为多数商业领袖并没有采取必要措施。在亚洲、非洲、中东这些发展中国家,每年总共需要2.5万亿-3万亿美元支持低碳转型,85%的公司需要中高水平的融资才能转型,其中高碳行业的比例高达91%。超过2/3的跨国公司表示应对供应链的排放问题是净零转型的第一步。
“将循环低碳作为工业升级的重要基础”

张君婷
荣程钢铁集团董事长
荣程普济公益基金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