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 创新治理体系,协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和路径是什么?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政策方向和重点任务是什么?面临哪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建立完善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创新治理体系,协力共同富裕”单元中,参会代表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本场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主持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当前谈论促进共同富裕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在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最基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共同”和“富裕”两个关键词分别对应的分好蛋糕和做大蛋糕,两件事同等重要。其次,公平和平等不是一回事,在新发展阶段,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较之结果公平是更为重要的。第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要立足于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为促进共同富裕划定明确边界。第四,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要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的整体高度来谋划促进共同富裕的指导。第五,促进共同富裕是一个要分阶段实现的目标,在这一过程当中要着力改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差距,同时也要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
“零次分配中越能达成机会均等,对共同富裕推动就越大”

白重恩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需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零次分配”。在进入生产之前,要素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就有分配,包括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和权利的分配等。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零次分配?不同于其他分配,零次分配发生在生产之前,另外,零次分配既有公平也有效率,且二者之间没有冲突。所以如果能够在零次分配中实现更多的机会均等,将对共同富裕的发展有更大推动。
“各类社会公益慈善基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张志洲
敦和资产管理董事兼总经理
各类社会公益慈善基金为此展开了多项公益实践,助力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践经验表明,将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基金会、公益组织、NGO及微观主体相结合联动的方式能够较好助力乡村振兴,并将在示范区的探索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人人共享意味着底线公平。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发挥作用,起到“1+1>2”的效果。其中,底线公平应到从提高人们的社会能力和劳动技能着手,通过缩小能力差距来缩小分配差距。
人人参与,机会平等;人人努力,有良好的分配预期;人人共享,保证社会底线公平。
“企业不能仅仅停留于创造物质财富,
还要应担负起解决现代社会各种问题和挑战的责任。”

福武总一郎
倍乐生控股集团名誉顾问
公益财团法人福武财团(福武基金会)理事长
从宏观层面来看,部分来自城市的大型商业模式下的产业振兴,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农村地区造成了破坏。
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有四点建议:第一,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推进品种优化改良;第二,发展一次生产、二次加工、三次销售的农业产业化,活用电商网络平台;第三,建立适应当地实际的集体农业模式;第四,建设乡村振兴学院,面向农民开展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