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 | 中、美、欧九位顶尖经济学家,告诉你这些与疫情相关的趋势
2020年农历新年,新冠病毒疫情在武汉暴发,并逐步蔓延至中国各省。中国在付出巨大经济和民生代价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恢复经济的做法与成效正受世界瞩目。
中国二月初开始陆续复工
三月,疫情相继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暴发,并很快使欧洲多国沦陷。欧洲各国间不同的防疫政策引发各界讨论。在经历疫情高峰后,欧洲各国开始朝着恢复常规经济活动迈出了试探性的步伐。
德国预计将在四月底开始复工复课
进入四月,美国一度成为全球疫情“中心”,目前确诊病例已破70万。疫情之下,美国股票市场多次熔断,引发对金融危机的恐慌。大选年里,美国中央与地方防疫策略和经济刺激政策,为各方密切关注。
依旧空荡的纽约街头
疫情之下,世界最受瞩目的三大经济与政治中心地带,均面临来自不同维度的挑战。
全球经济政治不确定性增强,对全球治理体系、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的争论不断。
在此背景下,过去一个月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连续召开三场“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
每期会议,我们均邀请来自中国、美国、欧洲三方的顶尖经济学家,与数百名国内外机构和企业参会者,共议全球经济形势。
随着疫情发展,会议讨论话题从“是否存在全球经济衰退”,到“各国应对疫情政策的经济影响”及“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刺激方案与国际合作”。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会是孤岛。没有力量能够削弱全球合作与共赢的步伐,除了我们自己。
我曾经历过多场经济、金融危机,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情况是最复杂、最具不确定性的。
3月17日,第一期“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视频会”邀请到了曾在中国人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重要职位的知名经济学家朱民。
朱民了解中国,也能对国际宏观局势作出判断。对全球经济形势,朱民持谨慎悲观态度。
他在会议中首次提出了“全球经济衰退”,并认为衰退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会议召开之时,正值美国股票市场面临前所未有震荡。朱民认为这并不来自于恐慌,而是市场的理性判断,未来金融市场还将继续调整。
更多请点->朱民:我曾经历过多次危机,但目前的情况是最复杂的
要保护家庭、保障消费、提供社会安全网、帮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是中国新结构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3月底,中国大陆疫情形势得到缓解,林毅夫认为疫情对经济冲击是全方位的,既冲击了需求端,也冲击了供给端,既冲击了城市也冲击了农村。
他认为,在全球经济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能在2020年实现3-4%的增长就已不容易,主要取决于欧美疫情何时得到控制。
点击视频看林毅夫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前,中国政府需要全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这既是为了保住就业,也是在全球产业链中保住份额的关键。
4月14日的第三期网络视频会上,刘世锦表示,全球疫情结束不取决于疫情结束最早最快的国家,而取决于最慢的国家,因为我们处在相互关联的同一个地球。
因此中国将不得不面对并适应这一个现实,即从常规增长模式转入相当长时期的“战疫增长模式”。
这种增长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需要支付一个“战疫折扣成本”——如果拿出部分资源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经济难以开足马力运转,实现原有的增长率。
因此,刘世锦建议采取“相对增长率”的评估方法,就是用中国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或差值,评估中国经济的增长状况。
采取这种方法的基本背景是,中国经济已在较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而且这次疫情冲击也是全球性的。与以往相比,如果这种比值或差值是稳定或上升的,表明中国经济表现是好的,反之则是差的。
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曾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3月17日,在各国对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普遍不乐观的背景下,福尔曼表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出破坏力强、不确定性大、长期性、全球性和时效不对称的特征。
疫情造成经济衰退而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疫情本身的危害。全球的未来走势,直接取决于各国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他认为,美国此前低估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下一步,需要加大投入,通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补贴政策,解决流动性和需求问题,促进消费。
而全球经济正面临一个迅速、大幅的下滑,之后可能会有一个长期的衰退。
更多请点->杰森·福尔曼:政府干预力度过小带来的风险远大于过度干预
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
他表示,疫情对美国GDP的影响很难有完全科学的测量。学界较为乐观的预计是二季度美国GDP将下降20%,一些学者预测二季度GDP将下降50%。
疫情会给美国带来“经济后遗症”。此次疫情后,美国的债务很可能增加5-10万亿美元,经济随之被持续地推向较低的增长轨道。
政府债务高启、贸易下滑、外商投资减少可能推高通胀,利率可能随之上升,股市可能继续下滑。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介绍,美国正在实施三类应对措施。
第一类措施的目标是降低感染和死亡,也就是健康领域的应对。第二类措施的目标是保护弱势群体。第三类措施的目标是帮助经济做好复苏的准备,当疫情控制住,时机到来时能够尽快的恢复。
大家对疫情控制住有了信心,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才会消失。
在疫苗、抗病毒药问世后,恶化的资产负债表、潜在的破产潮可能会阻碍经济复苏。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及时的刺激政策,促进总需求。
长期来看,关注点不应该是紧缩,而是要维护增长。
简世勋(Stephen King)表示,全球疫情变化之迅速令人始料不及。欧洲各国医疗和健康卫生部门准备不足,应对能力不够,这使得欧洲国家间相互支援更加困难,区域性协调政策难以落实。
点击视频看简世勋谈疫情对欧洲的影响
疫情已给欧盟国家的团结和共同利益带来巨大挑战,各国间可能出现互相不信任的情况。各国现在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可能会更大。
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拉尔斯·菲尔德(Lars Feld)认为,2020年全球经济必然要下滑,但是在三季度会开始恢复。
我并不认同新冠病毒是一场战争这个比喻,因为产能还在,没有任何东西被破坏。只要疫情被控制住,生产就会恢复,就能回到原本的增长曲线上。
但这些都与经济暂停的时长高度相关,疫情持续越久、经济暂停越久,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前主席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认为,复苏第一步是要退出现有的封锁措施,有三个主要的维度:从哪些人、哪些地方和哪些活动开始逐渐退出封锁。
退出封锁措施之后,我们需要有非常强有力的投资,要回归凯恩斯主义,扩大债务。
欧洲在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后不久就采取了紧缩政策是一个错误。这种体量的债务是无法通过紧缩政策来管理的,必须要以增长为目标作规划。
每个政策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现在采取紧缩政策带来的严重经济停滞和衰败的风险和后果,远远大于实施强力的凯恩斯主义干预而提高债务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