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学者眼中的美国、世界和未来
最近,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明显感到,自己所处的纽约城正处在一个“奇怪的时刻”。
首先,呆在家里的时间明显变多了。往年三月底到四月初,他几乎都会进行一次“中国行”,行程之一是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斯蒂格里茨在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
而今年3月至今,各类学术报告和应酬相继取消,随着学校停止线下授课,斯蒂格利茨开始了24小时的居家生活。
他和家人一直呆在他们位于哥伦比亚大学附近的公寓中,这是学校为了吸引知名教授而提供的福利住房,现在成了众多世界知名学者上网课、开网络会议的工作室和自我隔离的避难所。
不过,开会和教学经常被窗外的嘈杂打断。
斯蒂格利茨也热衷读文学作品
在家里,斯蒂格利茨每隔20分钟就能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每天晚上7点钟,在家隔离的纽约市民都会走到阳台上,敲锅打铁,表达他们对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声援。
斯蒂格利茨的邻居中,有一位就是医生。
疫情发展之下,纽约许多医院开始出现物资短缺。斯蒂格利茨把中国朋友寄给自己的口罩,分了一大半给那位医生,因为“如果不给她,她只能不戴口罩去上岗”。
4月14日晚上七点半,斯蒂格利茨准时上线,在他位于纽约市的家中,向大洋彼岸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网络研讨会”的嘉宾们,分享了他眼中,这个正处于对抗新冠病毒战争关键时期的美国。
疫情之下,美国经济体系体现出的优点
01
科技实力强
美国在科学方面的领导力很强。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很早就意识到问题,早于政府自行实施社交隔离。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在硅谷比较温和,死亡病例少。
科学家也在与全球合作,分析新冠病毒,研发抗病毒药和疫苗。我经常听到科学家朋友们说,科学界在把知识产权方面的担忧搁置,现在通力合作来应对新冠疫情。
02
社会响应速度快
比如说学校停课一周后,纽约的公立学校已经开始上网课。当然还存在地区差异,其他地方立刻开始上网课可能还做不到。
03
地方政府表现佳
地方政府和州长、市长等地方政府领导人承担起了责任,做得非常棒。比如,纽约州的州长科莫已经成为全国的英雄。他的响应和冷静应对都受到了好评。
疫情之下,美国经济体系的弱点
这次疫情也暴露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当中的弱点。透过它们,可以看到为什么美国政府的应对如此失策。
01
美国市场经济劣势
短视且没有韧性的体系
我们体制里没有“备胎”,我们曾经一度对医院没有多余的床位感到自豪。美国的适时库存系统也非常高效。
我认为,没有风险的时候这样做当然可以,但是有卫生危机或供应链中断时就是问题。我们创造了一个短视且没有韧性的体系。
市场可以应对正常情况,但无法应对危机
美国政府没有认识到,打仗的时候没有人会利用市场机制分配物资。美国有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我们需要它来协调强有力的政府应急反应,但实际上没有做到。
市场也失灵了,美国的市场经济无法应急提供医疗设备、口罩。
02
薄弱的政府
八十年代起,里根总统开启了一系列对政府管理体系的攻击,他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问题本身,特别是过去几年中情况恶化了。
奥巴马政府设立的全球卫生安全和生物防御办公室被砍掉。疫情下,战略医疗物资逐渐耗尽。呼吸机没有接受日常维护。同时,疾控中心的经费也被削减——这是应对疫情、疾病人畜传播的最重要的机构。
这次疫情中,可以看到政府全盘失灵,应对完全不得当。
03
社会不平等问题凸显
疫情主要影响穷人和一些少数族裔的生存。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不仅有收入不平等,也有医疗资源不平等。
在疫情发生之前,数据显示美国人的预期寿命比2016年更低。人口的健康问题已经很多,病毒又对已经有其他疾病的人危害大,所以它的致命性才会那么强。
美国三类“一揽子应对措施”和对它们的评价
第一类措施是在健康领域的应对,目标是要将感染和死亡降到最低。
第二类措施的目标是保护弱势群体,没有保障的话他们会遇到生活工作的困难。
第三类措施的目标是帮助经济做好复苏的准备,当疫情控制住、时机到来,美国经济能够尽快的恢复。
01
健康领域应对措施
目前美国暴露出来的问题集中在健康领域方面的应对。
一部分问题在于最初检测供给不足。现在,这些检测数量还是不够,医疗设备、医护用品(包括口罩)供应不足。
第二,美国没有带薪病假。如果穷人生了病,可能被迫带病工作,传染其他人。带薪病假的缺失是病毒传播的一个很大的推手。
第三,医院系统资金不足,在设计中没有考虑韧性。支持前线提供医护的是州政府。州政府提供医疗补助(Medicaid),医院体系的管理也是由州政府来负责,但目前州政府基本没有接收援助资金,这对医院的运行造成影响。
在我们第一轮的救助的2.2万亿刺激计划中,确实有些对医疗系统和带薪病假的援助,但缺口还是很大。医院系统需要很多的支持,而共和党和参议院对这样的工作也有一些阻挠。
02
帮扶弱势群体的措施
帮扶弱势群体是目前大部分资金的流向。我担心的是,和欧洲相比尽管资金量很大,但是执行可能会很差。
美国失业率已经到了15%,大部分人认为会达到20%—30%。这之中的不确定性在于一些初衷很好的援助项目的执行。
美国给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计划是,如果他们能够保证雇佣不减少就可以免除部分债务。这样做的意义是像欧洲一样让工人跟雇主绑定。
但它的执行很繁琐,中小企业先去银行申请,银行再向小企业管理局申请,然后才会划拨资金。但是小企业可能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很僵,银行也会有自己的优先选择。
美国也有对每个成人提供1200美元的现金支持,但落地花了数周时间。而如果你上一年没有报税的话,可能要几个月才能拿到现金。这些人一般是最穷的人,也是最需要这笔钱的人。我们明显没有帮助到最弱势的群体。
丹麦、法国、英国的措施是保证工人能够保持就业关系。这也是重启经济的最好的条件。这对美国也非常重要,因为大部分的人通过他们的雇主获得医保。
我向国会写信汇报了其他国家采取的模式,但是他们没有听取。
03
促进经济复苏措施
第三类措施就是如何做好经济复苏的准备。
疫情带来的强烈冲击会在个人、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体现出来,当经济开始恢复运转时,问题就会凸显。
复苏的初期一定伴随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家不愿意投资和消费。如果我们的帮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届时很多的公司、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会很脆弱。他们更会减少消费和投资。
走出疫情之后,肯定会面对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但供给侧也有问题。
我们担心救助计划的结构可能最终会导致破产潮。我们所设计的援助计划是针对大企业的,钱只会给到评级高的企业,但事实是大多数的企业都处于高风险中。
美国经济如何“走出”疫情阴霾?
首先,大家对疫情控制住有了信心,经济恢复的不确定性才会消失。
八个月到一年半后,当我们有了疫苗、抗病毒药后,恶化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还有可能的破产倒闭潮可能会阻碍经济复苏。对此,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及时的刺激政策,促进总需求。
长期来看,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是紧缩,而是要维护增长。
但是增加的债务确实是一个担忧。债务增加可能达会15%-20%的GDP。如果一个经济体增长是-10%的话,就有可能会出现供需不平衡的情况,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更好的管理。
缺乏需求、紧缩政策、担心过度的负债会导致复苏非常的疲弱,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供需失衡的担忧。
后疫情时代的世界,中国能发挥什么作用?
当全球走出疫情后,有这样几点值得思考。
第一,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收入不平等。疫情对不同国家的影响和收入不平等有巨大的关系。
第二,我们需要更好地平衡国家和市场。应该加强政府对于危机风险的准备程度,加强政府和经济的韧性。
最后,新冠病毒会重新定义全球化。病毒没有护照,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是根本性的,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必须要合作。但这些应对最终是国家的责任,国家仍是最重要的单元。
各国会一定程度上从依赖国际市场转向自给自足。
问题是如何找到平衡,既能够通过合作获得比较优势的红利、协作应对全球问题,同时加强我们经济的韧性?
截至4月17日,印度累计确诊人数已达13495
国际角度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受疫情影响会更大。他们的医疗系统、医疗环境薄弱,人口密度大,社交隔离难以保持,而且也没有充足的经济资源。
有两方面中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发行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在推广这个政策。
第二,全球范围内暂停债务的偿还。现在经济停止了,但利息的钟还在嘀嗒地走。贫穷的国家可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无力偿还债务。
我认为在未来几年之内需要一个主权债务重组机制。目前,大家至少应该达成共识,认同要对高负债的穷国的债务进行某种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