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深度谈】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与 中国现代化
编者按
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取得的成就?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以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要达成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国还需要补足哪些短板,在未来应该如何推进现代化的进程?
第十九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专设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分组会。届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中央党校教育长罗宗毅、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将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对话。
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
历史和人民给了所有救国之路充分展示的机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不仅可以救国,而且能够兴国和强国的道路?原因很明显,确立了选择,并不意味着这条道路就一定行得通,其前途如何,一要看它有没有科学的灵魂,二要看它占没占道义的高点,三要看有多少人肯为它的拓展前赴后继探索奋斗。
正是在这三个问题上,中国道路从探索到形成的过程中,演绎出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从而使它从理论到实践,从梦想到现实,风雨兼程地向前发展,选择和跟随这条路子的队伍,也就越来越长。新中国成立时,各个民主党派,以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先后走过其他道路的各色人等,均殊途同归,天下归心,最终汇聚到走社会主义的这条道路上来。改革开放后,为更好地兴国强国,党领导人民探索创新,终于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前进路向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凝聚人心的一面旗帜。我们说,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道理就在这里。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角度讲道路自信,根据也在这里。
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党与社会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深入地缠结在一起。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邓小平不断地警告中国存在陷入动乱的危险。江泽民也要求党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
只有当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国政府今天能够象在过去最繁荣的时期那样,根本上改进它的效率水平并消除蔓延的腐败的时候,增强政府的作用并使政府更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正在加大的社会经济挑战,这一“选择”才能取得成功。
坚持党的领导关乎国家治理主体中的领导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致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要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将党的领导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对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意义重大而深远。
确立新时代的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现代性的关键。
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建立新中国这一近代以来最艰巨的任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里,一套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得以建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也是一个基本判断。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在中共十四大上,中国共产党再次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新时代,新判断,新使命。新时代不仅是一个名词,它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但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所做出的新的基本判断。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018年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的重要时间节点。它既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局之年,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救亡图存和社会改造的双重任务,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主力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为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领域,并形成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将第二个百年目标设定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未来的30多年时间里,我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首先,我国的人均收入将大幅度提高,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基本消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其次,我国的科技实力将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第三,我国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国的环境质量也将大幅提高,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将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第四,我国的社会治理水平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将大大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融洽。最后,我国将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得到完善,实现公平正义和国家能力的双重提高。
国家更强盛了,人民更幸福了,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这才是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的根源,而道路坚定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反观,西方一些政党执政的轮替,往往会带来政策的全盘否定。中国35年来不仅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更加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正确。
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家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企业家的地位和价值,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企业家的最大福祉、最大保险和最大激励;文件浸透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家的爱护、尊重、培育和期待;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国家层面首次对经商阶层的全面性、根本性肯定。
议题预告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大步走向了现代化。
第十九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将于2018年3月24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在论坛的经济峰会上,专设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分组会。届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中央党校教育长罗宗毅、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红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将围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对话,敬请关注。
资料来源:
【1】陈晋:《中国道路,何以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9期,吕增奎摘译;
【3】罗宗毅:《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学习时报》;
【4】郑永年:《十九大,中国共产党重新界定自身现代性》,新浪财经;
【5】姚洋:《明年是我国现代化道路上重要时间节点》,网易财经;
【6】周海江:《做一个让党满意企业家》,新浪财经:
转载请注明"转自‘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微信公众号DRC_CDF"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自2000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8届。
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坚持“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的宗旨,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的鲜明特色,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