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就业危机?
编者按
3月3日,在2018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中小学“三点半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第一位接受采访的部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了舆论关注的中小学“三点半难题”。
“三点半难题”反映了当前教育随着新时代新需求的发展所面临的新难题。下一步,人工智能正在开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无限可能。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我们的教育和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将变得更富挑战性。
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有哪些?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是否会增加?就业机会会不会进一步被破坏?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以应对可能的危机与挑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经济峰会上,众多国际知名的教育界专家和业界企业家就“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与就业挑战”展开了交流与讨论。本文回顾论坛专家们从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和就业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新需求等方面进行的多维度的探讨,以及结合中国现状提出的发展建议,以飨读者。
2017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现场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
李剑阁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校长:
人工智能对现有的教育提出了很大挑战。他原本以为远程教育由于缺乏互动不可能替代课堂教育,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教育在线的时候已经可以互动,更可以答疑。尽管有说法称“HI(人类的智慧)+AI(人工智能)=SI(超级智能)”,但是他相信,SI永远还是属于人类的,不会成为人类的敌人。人工智能带来了挑战,也带给我们新的发展思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科的交融和跨界的结合非常重要,将来在人才培养上要更加重视跨学科知识的掌握,而不是局限于原来的专业设置。另外,对于每个个人来讲,要进行终身教育,不断的转型,不断的适应。
苏必德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经济面貌,一些测算显示,40%的就业机会会在这个世纪的中叶被机器取代。这就要求我们思考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社会伦理和道德影响,要求大学认真反思所教的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可以增设人工智能的课程、拓宽专家的研究领域等,只有兼备这样的教育,才能够准备好应对未来的世界。尽管人工智能会让有的就业岗位变得无足轻重,甚至被完全取消,但是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新的需求,这也为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的教育应该不再是传输信息点或者知识点,而是希望让学习的人掌握学习的技能,或者是重新学习的技能、终身学习的技能,也就是学习如何学习,而不只是学习内容而已。教育系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变教育的传统做法,把教育的重点从内容的传输方面转向让学员学会学习的能力,重新培训的能力。
鲍达民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
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说是技术发展的第二个潮流,人类现在拥有比以往更多的数据,有更强的计算能力,连接性更强,把这三件事放在一起,就能够看到整个经济在经历的巨大变化。他以通常不会与科技联系在一起的矿产业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为例称,比如对于一个矿区的维护,会有一些自动化的卡车,而最近在加拿大的一个矿区,就是因为人工智能的使用,取代了以前236个工人所做的工作,而且把工作效率提高了40%。另外,他还强调人工智能有学习的能力,会为我们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的想法。我们也需要持续的学习,并不断地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满足自己新的需求,比如AT&T现在对员工进行重新的培训,帮助他们的员工来学习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我们很难预测未来人工智能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到道德层面的问题,再教育的问题。
刘遵义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人工智能可以应用到教育的各个层面,从幼儿园一直到研究生教育。对于小孩的教育,用人工智能可以看小孩的兴趣是什么,引发他们的兴趣。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做研究和分析,而且可以使教育变得更为个性化。他表示,孔子在2000年以前就说过,要因材施教,这其实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有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不同需求,找到适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去学自己不擅长的。人工智能更好的应用能够为人类服务,但是人工智能所发挥的作用要掌握在负责任的人手里,一旦机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必须能够及时地控制这些机器人。
常博逸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人工智能将会改变人类的游戏规则。他指出,也许在未来数字鸿沟就不再存在,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3D世界,也许在未来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教育,有了人工智能,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可以进行个性化,例如也许会有越来越多人使用MOOC课程,这会带来更多个人定制化的教育。他说:“可能未来会有包涵便携式的人工智能的教室,能让我们更好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教育,而且让人们可以终身学习。”有了这样的技术支持,教学的内容和质量也会不断的开发,不断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环境、学习环境和个人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新需求新准备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虽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没有大规模推出,但是使用率已经非常的高,所以我们需要事先了解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从而避免全球化犯的错误。
首先是技术和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皮萨里德斯认为,尽管二十年后50%的工作将被代替是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一个人不是只做一项工作,而是要做很多工作,这样的话未来5—10年工业化国家可能10%的工作会消失。自上世纪以来,计算机的出现使得很多中间层的行政管理工作被替代,而最上层的研究人员和最底层的清洁和保安的工作仍然存在,这样收入不平等会更加恶化,高工资人工资更高,中间层级的工资会下降,低工资的人工资会停滞不前。然而,人工智能时代不同于计算机时代,因为机器人不仅是取代我们日常工作,它有可能会取代我们脑力方面的工作。
皮萨里德斯指出,机器人不可能替代所有的工作,但是劳动密集型部门相当一部分可以替代。机器人的出现会使得每个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休息时间增加。但他同时也提出,尽管新技术的推出,摧毁很多的工作,带来不平等的加重,但是也会由于新需求的产生,增加一些工作岗位。比如医疗保健、教育、房地产管理、家庭服务、个人服务等需求一直在不断增加,由于生产率提高,人们有了更多的钱,因为技术的进步,可以创造就业让人帮你来做这些事情。
皮萨里德斯还特别提到,人工智能时代下,高等教育非常重要。他认为,大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在科技、工程、管理技能方面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培养不同技能的优秀人才,才能保持公司的竞争力。另外,高等教育在人际沟通技能方面也要加以重视,比如护理行业,不仅要学会护理,还要学会怎样与人沟通,目前这方面在我们的教育中是非常缺的,因此今后要在课程方面做一些结构性调整,将社交、语言技能、心理方面的教育培训纳入高中课程,提升人才的综合技能。
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目标,皮萨里德斯认为机器人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未来发展的十个重要领域排在首位的就是机器人,今后重点应放在创造新的工作,减少工作时间上,因此服务业需要做一些结构改革,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当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
议题预告
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专门设置两节关于“人工智能”的分组会,邀请人工智能领域专家与知名学者对这一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敬请期待:
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转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突飞猛进,有望成为引领新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人工智能对当前和未来的产业转型将产生哪些影响,在多长时间内发生?可能会产生哪些社会的后果?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会带来的负面冲击?
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我们将加速进入物质丰裕的社会。但我们会因此变得更幸福吗?届时社会的形态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最大的风险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样这些风险,让技术铸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