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柯伦、伊莎贝拉·诺依韦格、尼古拉斯·斯特恩】中国在推进和资助基础设施投资,实现未来可持续和动态发展中的领导作用
摘 要
七十年的成就;巨大压力;全球议程;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收入、预期寿命和教育等关键指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虽然这些成就值得庆祝,却无法掩饰严重的结构和环境问题所带来的重大威胁。在增长、发展、减贫和消除不平等进一步取得进展的同时,现在还需要解决全球和地方的环境挑战。这些目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互补(Fankhauser和Stern,2016);一着不慎,将满盘皆输。这种认识已成为2015年和2016年达成新全球议程的驱动力,其中包括2015年7月的《亚的斯亚贝巴发展筹资行动议程》、2015年9月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015年12月有关气候的《巴黎协定》——该协定已在2016年11月生效,截止目前(2017年3月)已获得130多个国家批准。可持续基础设施构成了这一议程的核心。它将能推动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同时也是几乎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包括贫穷和不平等、环境、健康、性别、城市、森林和海洋……)。
这些挑战的规模和紧迫性不容低估。未来两年,世界经济及其基础设施将可能翻一番,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增长模型,那么避免气候恶化、建设完善的城市和生态系统的机会将更加渺茫。我们必须迅速在所有领域做出改变,其中包括城市的设计和组织、能源系统的构建、提高能源效率以及陆地和海洋的管理方式。这项任务刻不容缓。做出正确抉择的机会之窗非常狭小,因为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能够禁锢资本、技术、污染和排放模式,且可影响数十年。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便可收获丰硕的成果:实现可持续增长,建成可供我们自由移动和唿吸的城市、完善和支持性的生态系统(参见《新气候经济》,2014和2016;Bhattacharya等人,2015和2016)。
展望及回首——来自中国的经验
过去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现在,中国遇到了自身和全球环境带来的重大压力,诸如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等。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世界资源研究所,2015)。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不同的成长和变化阶段︰ 生产力和工资持续增长,促使中国抵达“刘易斯转折点”(Green和Stern,2016);中国生产力继续向富裕国家靠拢,“追赶”的步伐放缓;生产结构开始向服务行业强劲调整。出于这些原因,中国的增长速度——按照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测量——将会出现放缓。但与此同时,它可采取更具吸引力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保持强劲的增长速度。这确实已成为中国的雄心壮志。
在这方面它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国内的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支持,已成为自身转型与发展、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核心。中国对气候和环境行动的坚定承诺不仅体现在已将其列为“十三五”规划的基本原则,而且还体现在中国政府的诸多政策声明中,其中包括11月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以及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在达沃斯发表的里程碑式演讲。
在中国,管理这种转型将需要一种双重战略。第一,制定明确的方向和干预措施,减少对污染产业(棕色产业)的投资。第二,对可持续基础设施展开针对性投资,为私营部门投资提供支持,从而大力推进低碳(“绿色”)产业发展,其中包括电力网络的脱碳。中国在这两个方向的进步包括:将煤炭和其他资源的清洁利用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在全球对国内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最大 (国际能源署,2016);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组件制造和锂离子电池技术已处领先地位(Buckley, 2017)。
展望未来,通过使用新技术和优化设计——这也包括城市建设——中国可以利用投资来减少交通挤塞和废物,同时减少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其他破坏。
对世界来说,中国近几十年来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极具价值。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交流和分享这些经验,将能帮助它们避开中国所遭遇的严重环境压力,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和方法。中国对现有多边体系的影响日益增大,并成立了新的开发银行,这都为分享经验和发展实践提供了关键机会。
这些经验不只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面临着一些紧迫任务︰(i)将陈旧、污染和低效的资本更换为新式、清洁和高效的资本;(ii)采用前沿技术,进行明智投资;(iii)推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经历了近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和投资后,中国目前正在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对所有国家来说,低碳增长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它在短期可刺激可持续基础设施需求,在中期有助于推动创新和创造,这是因为长期的高碳增长根本不可行——它会野蛮破坏环境。
打造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
过去几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2%左右,而发达国家大约3%,其他发展中国家为5-6%。因此,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比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以及其他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总和都多(参见Bhattacharya等人,2016)。中国还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建造和资助了更多的基础设施,这也超过了所有多边开发银行和经合组织国家的总和。它所树立的榜样、所发挥的积极融资作用、所设立的新的开发银行、所制定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主办G20峰会,共同为世界提供了打造可持续基础设施、实现低碳发展的机会。
可持续基础设施的交付需要两个关键要素。第一,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稳定、可靠的政策方向。第二,利用发展资金和私人资金,为市、省、国家和世界层面的转型提供资助。这种资助必须要能帮助投资者度过早期的困难阶段,将需要一系列的工具(Bhattacharya等人, 2015和2016)。
凭借明确的方向和政策以及公私部门伙伴关系的有效利用,中国在提供完善和稳定的投资驱动框架方面尤其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受尊敬和长期的合作伙伴,并综合利用各种工具,多边开发银行能够而且应该通过引入风险减控和风险管理,在融资中发挥中心作用。顺利度过早期阶段,有助于打造对长期机构投资者极具吸引力的资产。运营良好的开发银行能够产生收益,且也有助于政策的实施。中国对新设银行的参与非常深入,其中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新开发银行(NDB)以及丝路基金等其他一些工具;这些银行能够提供真正的领导力,而且规模会越来越大在指导现有多边开发银行进行可持续基础设施投资、扩大投资规模方面,中国能够发挥关键作用。若要实现经济转型的速度和规模,这些现有的银行必须迅速提升自己在可持续基础设施融资中的作用。
中国的全球领导力
在展示基础设施如何刺激增长和投资方面,中国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压力均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它们都能从中国学到很多。
中国还向世界展示了如何由点到面推行政策,先在几个地方试点成功后再推向全国。最近,重庆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中国的其他地区,依靠的便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旧技术转型的有效管理,并对新行业和现代技术展开大举投资(Rithmire,2013)。
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已超过欧盟和美国的总和。凭借自己的创业能力和资金实力,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它已在全球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且规模无与伦比。它已设立了新的多边开发银行,将会在引领世界基础设施转型方面发挥巨大潜力。它还将能撬动大量资金,在中国和世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已在2016年的G20峰会中展现出了领导才能,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方面。
然而,这里所涉及的不只限于资本、投资和金融。中国已加入并留在了世界贸易组织,它从中受益匪浅,成为了该组织的倡导者,并是国际贸易与开放的拥护者。中国已开始引领世界关注气候,不仅在国内展开行动,而且也在在《巴黎协定》的制定、生效和实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于2014年11月在北京同美国一起宣布了自己的巴黎目标,并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再次与美国共同宣布批准该协议,这对于推动全球作出承诺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发表讲话,提出要建立统一、开放和协作世界的设想,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一天,中国长久以来所扮演的领导角色正式登上世界舞台,这种角色已变得非常明确,并获得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