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会(III)会场二 从新科技革命到新产业革命 返回论坛简报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18日举行经济峰会,下午分组会(III)会场二继续讨论 “从新科技革命到新产业革命”。本节讨论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杜邦公司执行副总裁柯林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特斯拉汽车公司全球总裁乔·麦克尼尔、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夫·拜尔。
在本节讨论中,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各方面,从交通到医疗,那么第四轮工业革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威胁还是机遇?对普通人来说影响有哪些?应该做哪些准备?
杜邦公司执行副总裁柯林斯表示,杜邦公司作为一个农业公司,一直在通过本土化的方式进入中国,并实现农业种植、产业技术和供应链的现代化。中国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农业政策,杜邦希望通过技术帮助中国更高密度种植,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粮食安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提出,这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特点是信息技术处于先导核心地位。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并未改变传统产业,但它可以产生新的业态,比如电商平台改变了原来的经营模式,带来全新的贸易理念和交易方式。
另一方面,本轮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使得科技本身融入到产业里,产业科技特征越来越明显,简单劳动越来越少,劳动者素质、技能越来越高。生产要素除了原有的土地、人和劳动工具之外,加入了信息和数据。在信息革命的推动下,城市建设更智慧化、智能化,使城市功能更面向大众,居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长机会。
特斯拉汽车公司全球总裁乔·麦克尼尔提出,特斯拉的使命就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他指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清洁的水和空气,但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数量出现了直线上升,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人类需要革命才能预防灾难。因此可持续的能源对人类非常必要。2016年特斯拉电动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翻了一番,在中国累计行驶3.22亿公里。特斯拉希望通过技术改造市场。
乔·麦克尼尔指出,不要太过强调技术革命对就业的风险,机器人做的都是风险大的工作,比如提拿重物。机器人帮人类提升了劳动安全性,虽然一些工作被机器人替代了,但是还会有新的工作岗位涌现出来。
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表示,智能终端和互联网已经经历了两代,第一代是PC互联网,第二代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智能互联网时代。
智能互联网时代使得网络更加广泛地连接万物,自主捕捉信息,智慧地分析信息,同时更加精准地进行判断,主动提供服务。
智能终端从过去的PC和手机扩展到人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设备,包括空调、冰箱、电饭煲和汽车,都将具有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功能。同时,温度、湿度、红外、空气质量等传感器将使得这些设备不仅能更加智能,主动工作,而且通过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可以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设备+云+服务”将是各行各业提供产品升级的大方向。用户今天选择一些产品,不仅仅要看产品本身,更是要看其背后连接的服务,没有内容和服务的设备将会无法被市场接受。
智能互联网还将推动生产方式的革新,传统的B2B、B2C,将会向“用户—厂商”的模式发展,未来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化生产。因此,制造将向智造发展,这将是升级的大方向。
厂商可以利用大数据更加准确地捕捉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设计,精准预测销量,达到供需平衡,不会产生库存积压;在制造环节,数字化、自动化制造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这不仅意味着生产车间里面会有更多的机器人,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全生命周期也都会被智能网络串联起来,更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智能互联网所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是新产业革命的催化剂。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董事会副主席克里斯托夫·拜尔表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中国最大的挑战是就业。中国77%的就业机会受到自动化的影响,但在OECD国家只有9%。
因此,中国的教育体系需要应对这一挑战。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很多人都想上大学,没有人想做技术工作。而未来很多智能设备需要技术工人,那些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就可能失业了。
克里斯托夫·拜尔表示,他对于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并不乐观,虽然目前中国的就业率很稳定,但真正的技术革命浪潮并未席卷中国。中国至少现在就需要在政策方面加以考虑,如何解决技术革命带来的就业不平等问题。
(撰稿 财新记者 范若虹)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迎来了第18届。自2000年创办以来,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都 静 64255855-8054 dujing@cdrf.org.cn
史雅帆 64255855-8195 shiyf@cdrf.org.cn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朱美丽 64255855-8204 zhuml@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