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会(II)会场五:《巴黎协定》:前进还是后退? 返回论坛简报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18日经济峰会,上午分组会(II)会场五讨论的题目是“《巴黎协定》:前进还是后退?”。
本节讨论由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保平、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卓。
在本节讨论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首席执行官范伯登表示,在《巴黎协定》之前,把全球的温度增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已是全球共识。长远来看,减排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零排放。这需要在技术、政策方面有新的举措,如碳捕捉技术等。目前在电力汽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不能作为最终解决方案。因此《巴黎协定》还需要在资金、技术方面进行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在碳浓度增加、全球气温增加的背景下,提出零排放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也是一个政治目标。不过,他认为,在2070年左右将全球温度增长控制在2度以下,是可以实现的,同时需要在技术等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和投入。
尼古拉斯·斯特恩指出,2016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应该在未来20年中成为大家最重要的共识。带来世界70%基础建设的中等收入国家,不仅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将是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主力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应该在基础设施建和资金安排上发挥领导作用。如加强多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研发能力等。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杨华表示,从本质上讲,《巴黎协定》是一项能源协定。当前全球能源正在经历“六化”的深刻变革,即能源供需宽松化、能源结构低碳化、能源格局多极化、能源治理复杂化、能源安全多元化和能源系统智能化。在《巴黎协定》的推动下,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未来能源结构将会更加多元化,各种能源形式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因此,《巴黎协定》的实施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并不是化石能源的末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效清洁利用,化石能源仍将为人类发展贡献光和热。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表示,《巴黎协定》对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创新提出了要求,也是不同国家能在制定重大合作机制上达成共识的良好示范。如果各国能共同治理治理气候问题,就有信心在贸易、投资、安全、互联网等诸多全球治理领域达成合作。他指出,为了达成协定目标,未来30年内,中国要从现有的煤炭能源占比超过60%转型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0%,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大规模用天然气代替煤炭。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董事长乔保平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率先签署了《巴黎协定》,未来也将坚定不移地执行协定承诺。国电集团已经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取得进展。例如,清洁可再生能源在集团占比达30.5%;火电方面,60万千瓦以上清洁高效机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风电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现已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场,同时在加拿大、南非投资运营风电项目,实现了全产业链“走出去”。在节能环保方面,国电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电厂节能环保服务商和领先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商,也是中国最早涉足碳交易关系的企业。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玉卓表示,未来35年在中国建立低碳能源系统是可行的。《巴黎协定》已经启动,低碳转型全球趋势不可逆转。全球气候治理机制面临很多困境,合作共赢才是应该建立的机制。从全世界来看,化石能源占比仍高达86%,今后要逐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逐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中国而言,目前能源结构仍然是煤炭占60%左右,预计今年将降到60%以下。
张玉卓介绍,神华集团的能源政策导向是减量化、多元化、清洁化和创新化。在此导向之下,神华集团首先在上游开发上提高效率,减少污染。其次,在煤炭资源的转化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证终端产品尽可能清洁高效。同时,开发了多元的能源利用模式,将整体能源效率提高到76%。此外,神华集团开发了煤制油、煤制乙烯和其他的化工品,其生产过程可以实现基本无排放。同时,神华集团在现代煤化工产业上,率先开展二氧化碳的封存,已经建设了10万吨/年的装置。今后还要以煤发展无碳的能源,用氢提供最干净的终端能源。
张玉卓表示,煤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中国在煤炭的高效利用上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未来还要通过科技创新,创新煤炭的清洁利用方式,特别是突破低碳等关键技术。
(撰稿 财新记者 侯雯)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迎来了第18届。自2000年创办以来,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都 静 64255855-8054 dujing@cdrf.org.cn
史雅帆 64255855-8195 shiyf@cdrf.org.cn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朱美丽 64255855-8204 zhuml@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