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全球布局新趋势 返回论坛简报列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于2017年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其中3月18日经济峰会,分组会(I)会场一讨论的题目是“制造业全球布局新趋势”。本节讨论由美国UL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伟廉仕主持。与会嘉宾分别为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国瑞,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赵国华,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奚国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
在本节讨论中,美国UL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伟廉仕表示,全球制造业布局的变迁会改变未来20年的全球布局,现在出现了很多新概念,例如先进制造、德国工业4.0等,这些都会改变制造业的整体面貌,影响到各个行业,也会加剧竞争。这不仅限于美国和欧洲的企业,中国企业业也面临竞争,尤其是在低附加值方面同样面临竞争压力。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应该如何考虑制造业全球布局的新趋势,如何通过自己的科学决策来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产业格局。
联合技术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国瑞提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改变了全球,50年来,全球经济扩大了6倍,人均收入增长了3倍。员工的人均产出增长了约2.5倍,并降低了贫困发生率。1981年,全球贫困率是42%,现在降至10%,中国已有3.5亿人因为全球制造和自由贸易脱贫。目前,全球80%的贸易都是通过全球供应链来实现的。
中国一直在为全球制造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国有技能娴熟的工人和庞大的市场。很多全球化公司的大部分收入和员工都集中在中国。比如,联合技术公司在中国有850个生产基地,员工人数达到23000人;同时,中国在其全球供应链中起到枢纽的作用,为全球各国提供产品和服务。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表示,过去30年,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全球的制造业布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中国的低成本和庞大的市场改变了这一布局。西方发达国家把终端技术和产品大量地迁移到中国。同时,高端的装备和技术仍然留在他们的国内。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有一些脱实向虚的趋势。过去几十年形成了这样的变化。
现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提出回归实业,欧洲也在实施再工业化,希望回到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位置。中国这些年的发展,也正在从过去的低端制造迈向中高端,中国的制造业本身也在强劲地发展。
宋志平认为美欧国家的一些领导人主张逆全球化,想把市场封闭,自己搞制造业的想法是实现不了的。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必然。中国制造业有三个趋势,第一中国正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第二,中国企业正在跟西方公司高度合作,第三,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变成“世界是中国的工厂”。
中国的“走出去”会进一步改变制造业的全球格局。中国人的“走出去”是合作的心态,而不是简单的竞争的心态,要跟大家共同发展,要给当地经济做贡献,要和当地的企业密切合作,跟当地的人民友好地相处,这正是习主席讲的“亲诚惠容”,用这种方式“走出去”才能达到全球经济的平衡。
宋志平说,“平衡才好,不是说你大我小”,大家共同支持全球化和全球的均衡。这才是全球格局下一步要重点考虑到的问题。
施耐德电气的董事会主席赵国华先生提出,制造业技术的发展,促使现在的供应链更加定制化和个性化,过去很多企业在三四十年可能只有一个产品或者几个产品,现在他们需要考虑多个用户的需求、个性化的需求,以及快速的供应。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总经理奚国华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反全球化思潮日益抬头,“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形成了“黑天鹅湖”,给企业全球化蒙上了阴影,全球化的模式正在进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重新平衡的时期。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新的“四化”的特征:一是壁垒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人才、商品、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愈发明显;二是智能化。“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塑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三是梯队化。高端制造业逐步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全球制造业分工竞争的态势正在加剧。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的梯队格局逐步形成;四是多极化。各经济体对全球价值链的依赖程度提高,全球价值链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正在逐渐打破,价值链重构的步伐不断加快。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表示,制造业与航运、物流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将不断增强。制造业全球布局的调整将深刻影响着全球航运的布局。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流,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全球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制造业所需要的综合全球物流的配套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航运与制造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将不断深化。航运与制造业将形成融合、物流、制造、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制造+航运物流供应链”的生态圈。同时,这对全球航运本身来讲也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也是提升价值和能力的机会。通过打造新的产品,突破传统行业边界,向航运的两端高附加值延伸,这将会给全球的制造业提供更好的保障。
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表示,中国在过去大多以低成本的出口和外部资金的引进为主。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增长、中国资本的积累、技术进步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经济体量的加大,这条路越来越难了。恰恰在这个时期,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河钢恰恰搭上了这个快车。按照我本人的理解,“一带一路”无外乎就是资本输出。如果说3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产品输出和劳动力输出为主的话,那么未来,中国在全球的输出应该是以资本和技术输出为主。
(撰稿:财新记者范若虹)
--背景信息--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是“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旨在“与世界对话,谋共同发展”,是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国际组织和中外学者之间重要的对话平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今年迎来了第18届。自2000年创办以来,为推动中外发展政策交流与国际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联络—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都 静 64255855-8054 dujing@cdrf.org.cn
史雅帆 64255855-8195 shiyf@cdrf.org.cn
夏 天 64255855-8086 xiatian@cdrf.org.cn
朱美丽 64255855-8204 zhuml@cdrf.org.cn
--电子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