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   English   |   注册     
时间:2023年3月25-27日
地点:北京 · 钓鱼台国宾馆
主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承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官方微信
基金会微信
基金会微博
返回 论坛动态 列表>

CDF Webinar | 世界经济:如何在动荡中前行?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国际方面,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通胀蔓延和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冲击下,风险急剧上升。

 

一些主要经济体转向收缩性政策,是否会导致经济衰退风险?俄乌局势及相关制裁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哪些冲击?是否会爆发局部债务危机,并对全球造成溢出效应?

 

针对这些问题,2022年5月10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处召开“CDF Webinar网络专题研讨会”,主题为“世界经济:如何在动荡中前行?”。六位国内外重磅嘉宾参加讨论,分别从欧洲、美国、中国三大市场的视角分析经济走势。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秘书长方晋主持研讨会。


 


“激进的紧缩措施可能过度压低风险资产价格”




简世勋认为,部分经济体快速上升的通胀是非常令人担忧的问题。当前英国、美国、欧元区通胀率分别达到6.2%、8.5%、7.5%,且当中部分国家的央行担心通胀可能进一步走高。此次通胀不是暂时性的,大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在上涨。名义工资增长率在提速而实际工资在降低。劳动力市场紧俏。通胀比之前要增长得更快且更加的严重。

 

简世勋认为,通胀高企的原因在于大量需求随着疫情的减弱集中释放,而供给没有恢复到同样的水平,央行未能充分认识当前情况。压制通胀可能需要更为激进的紧缩措施,但也可能过度压低风险资产价格,导致经济陷入类似于日本九十年代的低增长、低通胀和超低利率的状态。

 

跨国企业对中国仍持乐观态度




戴璞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全球复苏,但在2022年,在原有的经贸摩擦、疫情反复和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中国无法依赖外部需求。在中国继续稳定内部经济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可以通过供应链多元化、提效等方式应对经济格局变化。

 

戴璞也指出,中国市场不可忽视,过去两年的表现也足以证明中国供应链的强大韧性。虽然短期信心受到影响,跨国企业对于中国供应链的实力和中长期基本面的看法仍是乐观的。


本质上说逆全球化是政治的,而非经济的




亚当·伯森用“侵蚀”来形容去全球化现象,他认为这意味着全球化质量会下降,但全球化并不会完全消失。他认为,从本质上说,逆全球化是政治的,不是经济的。在政治方面,美国一直在退出全球化,这种逆全球化趋势不仅与中国,甚至是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所做的事情都形成了鲜明对比。除了英国之外,像德国、法国、西班牙这些国家都在扩大开放。

 

他希望气候变化、疫情应对等公共产品不会受到影响,希望二十国集团的领导人能够共同的携起手来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

 

我们正在从通货紧缩转向通货膨胀




亨利·麦克维提出,在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当下,有四个需要投资者注意的情况。

 

第一,我们正处在一个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加剧的时代,已经从良性全球化时期进入大国竞争时期。


第二,能源、粮食等安全的重要性都在上升,相关支出也在加快;第三,世界经济正在从通货紧缩转向通货膨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滞胀;第四,我们面临这十年来的一个根本性的改变,名义GDP的增长会高于公司利润的增长。我们认为这些对资产配置人员有着重要意义。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




王一鸣认为,在动荡中推动世界经济前进,有四项最紧迫的事项必须聚焦。

 

首先,各国加强抗疫合作,共筑多重抗疫防线,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条件。

 

其次,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

 

第三,更好发挥G20、IMF、WTO等全球协调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第四,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制订各方普遍接受、行之有效的规则,为世界经济繁荣和共同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坚信中国是全球增长引擎,具有强大的潜力




林毅夫表示,中国仍具有8%的增长潜力,在正常情况下考虑到“双碳”、区域协调、统筹安全等因素,可以实现6%的高质量发展,并为全球增长贡献25—30%。

 

考虑到今年俄乌冲突、疫情反复等因素,势必需要调低一些预期,制定5.5%左右的目标是符合实际。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条件下,增长有可能达到5%以上,超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4%的预测。林毅夫表示,他仍然坚信中国会是全球增长引擎。